物流企業云集
雖然樟宜機場空運中心和機場物流園合計不到80公頃,但是在這里,你絲毫感覺不到雜亂擁擠,相反是秩序井然,而這得益于新加坡強大的物流運輸網絡。
據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MPA)的數據,2012年,新加坡是全球最繁忙的中轉樞紐,處理著全球1/7的集裝箱中轉吞吐量(3126萬個標準集裝箱),有200條航線聯系全球123個國家的600個港口。新加坡樟宜機場也是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之一,每周有超過6500個航班,聯絡60個國家240個城市,處理200萬噸貨物。
世界銀行對全球貿易物流的最新調查顯示,新加坡、中國香港和芬蘭在全球物流績效排名中位列前三,中國大陸排名第26位。新加坡港口、機場附近的自由貿易園區內,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務,在園區內就能找到運輸、倉儲、配送等各個環節的專業物流商,極大地方便了客戶聯系業務。
新加坡已經云集了全球諸多物流企業,根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公布的數據,全球前25家物流公司中,有20家在新加坡有業務,而像德國DHL、瑞士德訊集團(Kuehne Nagel)、Sankyu、德國Schenker、美國UPS、日本郵船(Yusen),更是將區域或全球總部設在新加坡。
新加坡物流涉及的多個環節實現了無紙化和自動化,除了海關通關使用的Trade Net之外,還有港口網(PortNet)、裕廊港口網站(Jurong Port Online)、海事網(Marinet)、空運貨物社群網絡(Cargo Community Network)。這些電子平臺,節省了人力和財力,也提高了政府運作的效率。
以港口網為例,這個網站的用戶包括港務局、船公司或其代理行、貨主集裝箱中轉站和卡車運輸業等,累計有1300多家。利用高速的數據交換和通信,該網站將航運業的各方面連接起來,簡化點到點的信息流程,使港口用戶獲得船只進出港信息、艙位安排、貨物在港所處的狀態、預訂艙位、指定泊位、起重機布置、集裝箱實時跟蹤等信息。
2010年,新加坡的海事部門對GDP的貢獻是7%,也為新加坡雇傭了5.5%的勞動力。在新加坡,有超過5000家企業從事海事服務,其中,超過120家是國際船運集團。2010年,新加坡的航空運輸也給GDP貢獻了約2%,給0.8%的勞動力提供了崗位。
政府和私人機構合作
樟宜機場的高效運作,與新加坡自由貿易園區的屬性不無關系。
樟宜機場原來由新加坡民航局(CAAS)負責管理,2009年7月,新加坡民航局進行了重組,將戰略監管職責和機場的管理職責分開,設立樟宜機場集團負責機場管理,而新加坡民航局則專注于戰略監管。
記者從新加坡民航局了解到,新加坡機場很多設施是由新加坡民航局投資建成,包括樟宜空運中心和機場物流園,現在由私人機構樟宜機場集團接手這兩個園區的運營,而新加坡民航局更多地將精力放在航空工業和機場的戰略方面。就機場自由貿易園區而言,基本上沒有行政干預,靈活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