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追的一部動漫里有句話,“每一只兔子都有一個大國夢”。我的大國夢是通過自己的筆讓更多人了解我的家。在邁入了喬治華盛頓大學后,我在學習新聞與大眾傳媒的基礎上選擇了國際關系作為第二專業,就是希望通過文字與傳播的力量拉進國與國、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在中國—東盟中心(ACC)新聞公關部實習的四個月中,我實現了我的愿望。
初入中心,我既懷揣著踏入國際組織的激動,也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完成這里的任務。留學的五年里,我很少接觸中文公文撰寫,對國內官方和外交術語也不太熟悉。我依然記得在中心參與的第一個活動“泰國節”中,自認為可以用英語無障礙溝通的我錯把公使翻成公參,使得參演嘉賓沒有如愿見到想見的外賓。這件事令我懊惱至今,也教會了我要更加仔細,唯有多學多問才能不讓他人和自己都抱有遺憾。
在接下來的實習工作中,除了日常公文流轉和中英文稿件翻譯、審核,我先后參與了中國—東盟公共衛生合作論壇、2021中國—東盟媒體合作論壇、中心2021年第二次聯合執行委員會工作組會等重要會議和大型活動的籌備及相關工作,并在部門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多篇中英文新聞稿的撰寫。除了第一次“外交公差”的體驗,我還在老師們一字一句的教導下完成了第一份采訪口徑的撰寫并獲得好評。實習過程中,我發揮了自身專業優勢,多次負責中心活動的攝影攝像,如實記錄下每一個精彩瞬間。
作為新聞學子,中心的工作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之前課堂所學及參與的實習大多以記者角度來講述故事,而在中心新聞通稿的撰寫過程中,我搖身一變成了“甲方”,需要更準確更嚴謹地描述活動,并作為樣板提供給其他媒體。上班第一周,我帶來了從美國背回來使用多年的新聞寫作手冊,實踐中卻發現中心應用更多的是英式英語語法。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我順利完成了角色的轉換,有關寫作技巧與要求雖然不同,但新聞的專業與素養卻是相通的。
作為國際關系學生,中心的實習也為我開啟了新的視野。在國外求學的幾年里,我更多關注的是中國與歐美國家以及歐美國家間的關系,重了“遠親”卻輕了“近鄰”。通過日常的核稿、翻譯及部門活動的參與,我對中國與東盟國家關系的點點滴滴有了更多了解,既驚嘆于雙方貿易往來在疫情期間不降反升、互為最大貿易伙伴,又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中深刻領悟到亞太地區的重要性,從而實現了從研究歐盟到了解東盟的轉身。
從晚春到盛夏,我在中心近四個月的歷程始于泰國節,終于慶祝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由點到面,我對中國—東盟關系日漸了解,也對中國—東盟中心事業日益熱愛。忘不了跟著老師們后面跑、在辦公室討論英文用詞、接受投喂的每一天,也忘不了和實習生小伙伴們練太極、扣動作、聊八卦,以及大汗淋漓后的那一杯加冰少糖的奶茶。十分慶幸能在本科畢業、研究生入學的這半年認識這些人、經歷這些事,我也將帶著在中心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繼續奔赴我的夢想,實現我的“大國夢”,與中國—東盟中心一起,為更好的未來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