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來自南京大學2017級俄語專業的本科生柴坤宇,古詩有云“煙花三月下揚州”,我卻反其道行之,于這春暖花開的季節自江南北上,來到中國—東盟中心開啟心念已久的實習之旅。即將過去的一個月可謂彌足珍貴,通過老師們的指導和自己的實踐,我收獲了知識,提升了能力,更開拓了眼界。
初到教育文化旅游部(ECTD)的我新鮮又緊張,總是害怕自己的俄語專業不太對口,又很擔心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勝任中心的工作,老師們的溫暖友善很快消解了我心中的不安。熟悉樓層、轉辦公室、介紹同事、食堂打飯,在老師們的呵護和帶動下,我毫不費力就融入了這個溫暖的集體,連附近哪有電影院和運動場都已熟門熟路。
我所在的部門,顧名思義,主要是通過舉辦教育、文化及旅游領域的各類活動來推動中國和東盟國家間人文交流和務實合作。實習期間,我主要承擔了部門文件的起草、報批及手冊、年報和新聞內容及格式的校對,這些工作看似瑣碎卻讓我受益頗多。老師們總說“工作不要積壓”,我也是不斷體會不斷改進。文字工作提升了我行文規范和處理細節的能力,有助于我培養認真細致的工作習慣;對新聞、手冊及工作報告的閱讀讓我對中國—東盟關系的發展脈絡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實習中,我還有幸見識到了老師們出色的能力,十幾頁的中英文新聞稿件短時間內勘誤完畢,既指出了我未沒能發現的錯誤,又稍加潤色使整個稿子更加暢達。敬佩之余,更多的是努力學習的決心。
實習期間,我有幸參與了“2021年中國高校招收東盟國家留學生線上政策宣講會”和“泰國風情節”的部分工作,對我的組織協調能力是極大的鍛煉和提高。
從最初的宣講會會議策劃翻譯和幻燈片制作,到對接中方高校的各位老師,自行設計宣講會環節,再到會前材料的準備、會議流程的跟進及會后新聞稿的撰寫翻譯和資料整理,難得的全程參與著實收獲滿滿。我第一次意識到,一場重要活動的成功舉辦并不僅僅是表面的風光瀟灑,其背后有無數的努力和細節的把控。在宣講會中,我抓住機會同東盟國家駐華使館官員當面交流,和東盟國家學生互動,點點滴滴都加深了我對東盟國家的認知。想起初到中心時連東盟有幾國都要想半天,實習帶給我的變化和成長無需多言。
通過跟隨老師們參與“泰國風情節”工作,我對泰國的文化以及中泰友好的深入人心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印象最深的是活動中的答題環節,主持人問了幾個關于中泰語言翻譯和泰國風土人情的問題,當發現周圍“平平無奇”的觀眾紛紛輕松做答而自己卻一臉茫然,我一下子到意識到自己需要提升的空間還很大。這場跨文化的交流既讓我反思,也是對我的激勵和促進。
中心的美好時光來自工作又不限于工作,每天同屋老師的時政交流,部門同事的互送零食,甚至每天上下班和門衛的互相問候,這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實,自然,溫馨。
我曾不止一次的想,這一份工作究竟能帶來什么?它真的有意義嗎?隨著實習不斷深入,每一次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在中國與東盟國家關系發展的進程中,需要由一個又一個活動搭建起來的橋梁。猶記宣講會上,一位中文名字叫“愛華”的東盟青年用生澀的漢語大聲說出“我愛漢字”,瞬間讓我感到溫暖又自豪。課堂上遙遠冰冷的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的理性,原來可如此充滿溫情且觸手可及。
忙碌的四月即將過去,我的實習也將告一段落。離別之際,心中滿是不舍和感激。長路浩浩蕩蕩,萬物盡可期待。我將繼續追尋自己理想中的事業,也衷心祝福中國和東盟關系越來越好,中國—東盟中心事業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