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上午,“攜手合作、共創未來——2021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儀式在北京語言大學梧桐會堂成功舉行。該活動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中文聯盟主辦,北京語言大學承辦。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北京大學校長郝平,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陳德海,匈牙利羅蘭大學校長薄慕往,美國衛斯理安學院校長薇薇安•富勒,澳大利亞西澳大學高級副校長西蒙•比格斯,巴西大學國際合作集團執行主席羅莎娜•席爾瓦,北京塞萬提斯學院院長伊莎貝爾,喀麥隆中等教育部漢語教育總督學杜迪,泰國高等教育與科研創新部部長阿奈•勞塔瑪塔等以線上線下方式出席并致辭。
田學軍指出,國際中文教育是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提供世界的語言公共產品,是中國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平臺。開展國際中文教育,為世界各國民眾學習中文提供幫助,是我們作為母語國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國際中文教育領域,我們將強化本土中文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國際中文教學資源服務,拓展新型伙伴關系,擴大中外青少年交流對話,立足后疫情時代,著力推動國際中文教育改革創新、提質增效,構建更加開放、包容、規范的教育新格局,為建設美好世界作出應有貢獻。
陳德海秘書長指出,語言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重要載體,也是促進各國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東盟與中國山水相連、人文相親、利益相融,是推進國際中文教育的主要地區之一。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中國—東盟中心與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及相關高等院校、教育機構一道,先后面向東盟國家教育管理者、本土中文教師、職業院校教師等組織了多場能力建設培訓、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沉浸式中文培訓、職業教育研討會等活動,收到良好社會效應。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聯合聲明中,雙方領導人就中國—東盟關系未來發展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重申繼續加強教育等領域合作,繼續發揮中國—東盟中心成立10年來的積極作用,促進雙方社會人文交流。中心愿與有關各方一道,全力落實雙方領導人重要共識,積極推動雙方教育交流與合作,為深化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做出不懈努力。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馬箭飛誠摯歡迎中外各界積極參與到國際中文教育發展中來,共同為推動中外語言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貢獻智慧和力量。
啟動儀式上,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中國—東盟中心、烏干達教育與體育部、巴西大學國際合作集團等機構院校分別就有關中文教育合作項目簽署協議,發布了《國際中文教育中國文化和國情教學參考框架》《國際中文在線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5)》等政策性文件,一批中文學習測試中心、網絡中文課堂、語合智慧教室、中文工坊、國際中文教育基地和中文教師學院正式設立。中外嘉賓一起上臺攜手推動啟動桿,共同啟動2021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
2021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以“攜手合作、共創未來”為主題,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近40場精彩活動,展示成果、分享經驗、加強協作、謀劃未來,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