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中國—東盟中心在《中國報道》雜志發表題為《扎實推進區域合作 創造亞洲美好明天》的文章,全文如下:
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洲,眾多文明和民族聚集和交融,是全球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近年來,亞洲國家順應全球化大勢,堅定推進地區一體化建設,區域和次區域合作不斷邁出新的步伐,參與成員日益增多,合作領域更加寬廣,合作程度日益深化,各機制相互補充借鑒,有效促進了各國經濟發展,增進了相互理解信任,提升了地區整體實力和影響力。
當前,亞洲區域合作發展面臨歷史性機遇,前景更加廣闊。地區總體保持和平穩定,多數國家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經濟社會復蘇和發展勢頭向好,加強團結合作是地區國家共同需求。“一帶一路”合作穩步推進,地區互聯互通建設提速,有力推動了亞洲經濟體市場本土化合作進程。2020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里程碑,確立了全球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安排,將為深化區域合作注入強大動力,進一步提升亞洲在全球發展格局中的地位。
同時也應看到,盡管亞洲區域合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但困難和挑戰依然存在。國際形勢加快調整演變,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復雜性因素突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對全球和區域治理提出新課題。地區歷史問題和現實矛盾、邊界爭議、經濟發展不平衡、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等,都制約著區域合作潛力的發揮。
新形勢下,亞洲地區各主體應繼往開來,加強協同,共迎機遇和挑戰,開展更加廣泛、更高層次的區域合作。各國要加強政策和發展規劃對接,深入溝通政策,各種機制、平臺、機構要加強協作,進一步整合資源,明確合作方向和重點,分步驟實現發展目標。要加快推進區域經濟融合進程,以簽訂RCEP為契機,實現更高水平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要抓住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機遇,不斷培育新的合作亮點,實現創新發展。要進一步密切人文交流,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為區域合作可持續發展培育友好的民間氛圍、良好的智力支撐和堅實的社會基礎。
中國和東盟都是亞洲重要成員,是亞洲區域合作的主要參與者和推動者。自1991年建立對話關系以來,雙方順應時代潮流,加強友好交往,深化利益融合,推動文明互鑒,取得豐碩成果,為促進本地區乃至世界的繁榮穩定作出重要貢獻。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中國與東盟率先開展抗疫合作,開辟人員往來“快捷通道”和貨物通關“綠色通道”,建立“中國—東盟疫苗之友”交流平臺,共同推進復工復產,在國際社會樹立了區域合作的典范。2020年中國與東盟貿易投資合作逆勢增長,雙方貿易額突破6846億美元,同比增長6.7%,雙方歷史性地成為彼此最大貿易伙伴。截至同年12月,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額累計2568.1億美元,雙向投資存量持續增長。
當前,中國與東盟正在著眼后疫情時代,圍繞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和可持續發展合作年,致力于加強中國“十四五”規劃和《東盟全面復蘇框架》對接,推動RCEP早日生效,全面拓展貿易、投資、數字經濟、公共衛生治理、可持續發展、減貧等領域互利合作,深入開展社會人文交流,力爭早日戰勝疫情、實現經濟復蘇,推動區域合作提質升級。
作為中國和東盟十國共同成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中國—東盟中心是中國—東盟關系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機制化成果。自2011年成立以來,中心始終著眼區域合作需要,致力于做好中國—東盟睦鄰友好的促進者、務實合作的推動者和友好情誼的傳播者,積極搭建交流橋梁與合作平臺,平均每年實施20多個旗艦項目,主辦40余場大型活動,協辦、出席近200項各類活動,大力推動中國與東盟貿易、投資、教育、文化、旅游及信息媒體等領域交流合作,在中國和東盟各國取得良好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果,為亞洲區域合作作出積極貢獻。中心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與所有伙伴并肩前行,扎實推進中國—東盟各領域合作,為實現亞洲振興繁榮的美好愿景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