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民經濟現代化及融入全球經濟的一項重要工程,緬甸經濟特區從無到有、由弱漸強,尤其是在2014年迎接東盟經濟共同體的關鍵之年,緬甸三大經濟特區建設同時發力,期盼更上層樓。
緬甸于2011年1月頒布了《經濟特區法》和《土瓦經濟特區法》,2014年修改完善了《經濟特區法》。今年年初,緬甸召開了經濟特區中央工作組會議,會議確定經濟特區建設是一項長期經濟投資,有利于增加就業和推動國家經濟發展,要求在明年東盟經濟共同體成立之前加快三大經濟特區建設。
這三大經濟特區確是各有特色。位于德林達依省土瓦經濟特區,主要由緬甸和泰國一些公司企業發起開發建設,一期項目包括修建緬泰公路、深水港建設和工業區建設,計劃于2015年竣工。位于仰光省丁茵—皎丹鎮區的迪洛瓦經濟特區,一期400公頃基礎建設項目已開始實施,計劃2015年年中開始商業運行。位于若開邦的皎漂經濟特區,目前正在招標篩選特區顧問工作組和開發咨詢公司,并繼續實施國際開發商招標。據皎漂經濟特區管委會主席介紹,皎漂經濟特區建設目前正按照制定規劃,公開招聘開發咨詢公司、公開招標開發商、篩選開發商并實施項目開發,每個環節都公開透明。
緬甸面積居東盟第二,人口名列前茅,物產豐富,市場巨大,因發展落后且長期閉塞,國民經濟的多個領域尚處于起步階段,也引起了世界各國投資者日益增長的興趣。開發中的緬甸經濟特區,對于中緬之間的經貿合作而言是良好的機遇。
中國和緬甸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共同邊界長達2000多公里,自古以來緬甸人民就稱中國人民為“胞波”(緬語“同胞兄弟”),兩國在經濟合作方面的優勢互補明顯,發展潛力巨大,無論作為境外投資還是設廠生產,中國企業走進緬甸都是必然趨勢,尤其是中國的輕工、建材、電子、農業、服裝、基建、林業、礦產等產業,完全具備了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而緬甸正在起步的生產和市場規模,更是中國中小企業一展身手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