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東盟的睦鄰友好政策絕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中國長期堅持的戰略選擇。中國將繼續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支持東盟在東亞合作中的主導作用
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0周年,也是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舉辦10周年。在雙方共同創建的40多個合作機制和平臺下,中國與東盟合作正在向全方位、多層次展開。
中國與東盟有能力打造合作的“黃金十年”,也有能力創造合作的“鉆石十年”。
當前,亞洲是世界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而中國與東盟則構成了這一地區中最活躍的自由貿易區。目前,中國已經連續4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則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中國與東盟經濟的緊密互動,不僅造福于雙方人民,也為亞洲和世界經濟創造了巨大動力。
發展深化了合作,合作推動著發展。中國和東盟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同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階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雙方共同面臨的主要任務,推動中國和東盟經濟合作發展必將激發巨大的能量。
你幫我,我幫你。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合作中互利共贏。中國一直堅持把發展同東盟國家關系作為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東盟各國亦看重中國經濟的強大發展潛力與廣闊市場。在當前美歐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各國在切實合作中嘗到了抱團取暖的甜頭,深知只有加強合作才能強身健體、實現互利共贏。
中國和東盟各國在經貿方面各具優勢,在自然資源、生產能力和產業結構上各有所長,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但在一些中低端產品的生產方面,也存在著競爭性。未來如何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深入開發互補的潛力是深化中國—東盟雙方合作的關鍵。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形勢復雜,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面臨一些新的挑戰。中國和東盟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樣依賴對發達國家的出口,已經開始調整經濟政策,通過加大基建投資、提升內需等途徑來拉動經濟回升。
中國將積極擴大來自東盟的進口,到2020年,雙邊貿易額力爭達到1萬億美元,今后8年新增雙向投資1500億美元。中國內需的提升將為東盟國家的產品提供巨大市場,而部分低端產業從中國轉至東盟,東盟對中國制造的中端產品的需求也會上升,雙方產業在形成新的鏈條。隨著雙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能力上升,中國與東盟正在形成新的互補性。
中國與東盟著力打造的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升級版,就是為擴大互補性做出的新嘗試。這一升級版將更新和擴充自貿區的內容和范圍,進一步降低關稅,削減非關稅措施,提升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還將開展包括建立亞洲互聯互通融資平臺,積極推動金融、環保和海洋等多個領域的合作。
同心同德,合作方能順風順水。中國對東盟的睦鄰友好政策絕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期堅持的戰略選擇。中國將繼續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支持東盟在東亞合作中的主導作用。雙方堅持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解決區域內一些分歧,增進交流、互信,避免影響雙方合作大局。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成功,向世界展現了發展中國家加強合作的潛力所在。(鐘 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