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開始,不論是名校還是普通學校,新加坡190所政府支持的小學教育機構,在小學新生注冊階段必須為非校友子女、非學校職員子女、非學校咨詢委員會或管理委員會成員子女之外的人預留最少40個名額。這是8月18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表國慶講話中部分有關新加坡教育改革的新舉措,昨天新加坡教育部就這些細節進行了詳細地解釋。
新加坡當局認為,推出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擴大小學校園的多元化,避免小學成為封閉的圈子。這多那些持外國護照,但希望就讀新加坡政府學校的孩子無疑是個利好,而那些和學校攀不上“友”的適齡兒童,也有了入讀名校的機會。
按照新加坡教育部的規定,每年7月開始,適齡兒童需要為來年的小學入學進行注冊。盡管新加坡學校強調就近入學原則,但實際上新加坡學校大多采取“校友”+“就近入學原則”。就是說,要想讀某一間小學,除了住得近以外,申請人的兄妹、父母還需要是該校友。
現行小學新生報名程序分很多步驟,各個階段劃分明確。如果你想讀某間學校,首選條件是你的姐姐、哥哥目前就讀該校;其次是你的父母曾經就讀該校并是校友會成員,或者你的父母是該校咨詢委員會成員或管理委員會成員;再下來是那些父母或兄姐曾就讀該校,或者父母是該校職員;之后是那些學校所屬教會、會館或學校義工的子女;最后一項是接受持外國護照的學生報名,以及那些在上述報名條件中滿足某一項,但沒有獲得學額的學生。根據新加坡教育部的解釋,從2015年起,小學新生報名入學將預留上述報名成女中最后兩者的入學名額。后兩項通常被稱作“2B”“2C”階段。實際上,在如今的新加坡不管是讀書、做生意校友文化相當濃厚。而小學新生報名即將進行的這一改革無疑將沖擊“校友”文化。
目前新加坡有190所小學,更具今年的報名現狀,新加坡人心目中的名校在“學校所屬教會、會館或學校義工的子女”注冊階段就已經出現了僧多粥少,不得不靠抓鬮撞大運的尷尬境地了。而持外國護照的適齡學生,入讀名校根本沒有一點機會。
但對于新政策,新加坡教育部同時也有所擔心,因為他們認為那些有錢買得起學區房的人,會趁機買房來獲得入學資格,這樣可能會刺激名校附近的房產交易市場價格不斷上漲。
目前靠近萊佛士女小、英華小學、南洋小學等名校的房屋租價一直被市場看好。一位即將明年入讀萊佛士女小的朋友,為孩子讀書就近租了一個公寓,據說每月租金8600新幣,而一套兩層的舊洋房月租得一萬多。而大部分人一租最少就是6年。因此聽說商業名街公寓以及名校學區房是新加坡人的投資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