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新加坡為了保護本國工業的發展,應征關稅的商品項目增加,轉口貿易受到影響。
為吸引全世界銷往亞太地區的貨物集中于新加坡轉運以及強化貨物集散地功能,新加坡制定了“自由貿易區法令”,并于1969年9月在裕廊工業區的裕廊碼頭內劃設了第一個自由貿易區。
與一般國家的自由貿易區不同,新加坡的自由貿易區并不是提供稅務優惠以吸引外資進行加工制造的生產基地,而只是提供一個免稅區,便于商家把貨物存放在區內,以便重新分類、包裝、鑒別和展示,然后再出口。或者是等待有利的銷售時機,把貨物運轉入新加坡的關稅區,經辦理關稅繳納手續后再投入市場。
如果要從事除簡易加工外的制造,則須將其進口的原料移運至自由貿易區外的物流分銷園區或工業區內進行,新加坡還有70余座保稅倉庫,以增強自由貿易區功能。
自1996年9月起,新加坡政府又于機場及港口附近設置自由貿易區。目前,新加坡境內的自由貿易區有7個,除坐落于樟宜機場的自由貿易區主要負責空運貨物外,其余6個自由貿易區均負責海運貨物。這7個自由貿易區都以圍墻與外界區隔,進出自由貿易區的出入口由海關查檢站管理。
7個自由貿易區的主管單位分別為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新加坡民航局及裕廊鎮管理公司,除樟宜機場的自由貿易區由新加坡民航局掌管及裕廊港口的自由貿易區由裕廊鎮管理公司管理外,其余自由貿易區均由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掌管經營。
2012年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凈利上揚10.7%至12.57億新元(約10.13億美元),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在全球集裝箱碼頭的吞吐量增長5.2%至6006萬標箱。
《中國保稅港區:創新與發展》一書介紹稱,新加坡自由貿易區為散貨進出口提供72小時免費儲存服務,為等待復運出口或轉口的貨物提供28天免費儲存服務。貨物可以在同一自由貿易區內自由轉運,但是,如果要從一個自由貿易區運到另外一個自由貿易區,則需要在海關的監管控制下進行。
新加坡的自由貿易區或物流園區里都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務,在自由貿易區內,有Pasir Panjang、Sembawang Wharves 和Keppel Distripark 3個配送中心。Keppel Distripark提供拆拼箱、倉儲、運輸以及貨物取樣、測量、貼牌、包裝等服務,是港區內最便捷的集裝箱配送中心;Sembawang Wharves為散貨分撥中心;Pasir Panjang為專業汽車轉運中心。
數據顯示,自由貿易區內貨物的卸貨時間約為4~6個小時,大型快遞公司比如UPS、FedEx等,貨物從卸貨到運出自由貿易區所需的時間,只有大約1小時。
在今年5月舉行的“第27屆亞洲貨運業及供應鏈獎”頒獎典禮上,新加坡海港連續第25次獲得“亞洲最佳海港”的稱號,樟宜機場則連續第27年被選為“亞洲最佳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