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交流周:國家商務人才培養成焦點
中新社貴陽9月18日電 (鮑光翔)國際商務人才成為18日舉行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國際人才培養研討會上的討論熱點,來自東盟各國的官員和教育專家就國際商務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及培養模式進行了溝通和交流。
第五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在中國貴州省貴陽市舉行,18日進入分組研討階段。國際商務人才的培養成為今日關注的焦點。
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副院長MOKSOONCHONG表示,中國目前在東盟國家的投資力度正不斷擴大,在資金方面不存在問題,急需的是能夠適應東盟不同國家不同語種、不同經濟社會狀況的國際商務人才,東盟國家同樣也有這方面的需要。
“中國—東盟自貿區需要的國際商務人才應具有世界觀,了解并熟悉運用國際商務法規則,同時應該對本國的傳統文化有相當地了解,并具有一定的修養水平。”此次論壇承辦方貴州財經大學校長陳厚義說,中國—東盟自貿區需要的是復合型的國際商務人才,在中國應該概括為“儒商”。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2010年1月1日成立以后,雙方市場出口均有50%左右的增長,中國與東盟各國貿易投資增長、經濟融合加深,中國已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
中國—東盟中心投資官員王書羽在講話中指出,隨著中國和東盟在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在不斷的發展,“在人才培養方面,中國和東盟國家對自貿區的教育培訓和人才保障制度有待進一步增強。”
“中國商務領域從業人員約有1.3億,其中8000多萬人直接或間接從事國際商務工作,其中高級商務人才的需求缺口達75%。”中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主任李軍說,“中國正在積極培養具有開闊國際視野、精確掌握國際經貿知識并能熟練運用國際經貿法律法規的國際商務人才,適應中國—東盟自貿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
責任編輯: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