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第七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出席論壇的不少領導和專家都提到中國-東盟合作的一個熱門話題,即推進中國-東盟互聯互通。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在談到推進中國-東盟互聯互通時,各方應在資金、項目、便利化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共同推進陸路和航空互聯互通,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海洋紐帶作用,積極推進海上互聯互通。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提出,共同用好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開展海洋科研與環保、互聯互通、航行安全與搜救、海洋經濟、海洋文化等領域合作,形成中國-東盟多層次、全方位的海上合作格局,推動《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的實施。廣西區黨委書記郭聲琨提出,加快突破互聯互通瓶頸。
東盟互聯互通規劃是為2015年建成東盟共同體而實施的重大舉措,該規劃在2010年第17屆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通過。目前東盟正在努力實施這一規劃。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這一規劃的實施,其實,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國政府一接在積極推進與東盟在交通方面的互聯互通,如泛亞鐵路建設等,并取得了明顯的進展。
泛北部灣合作有利于加強中國與東盟之間的互聯互通。去年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通過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可行性研究報告》,標志著泛北合作正式納入中國-東盟全面合作框架,這也是中國與東盟互聯互通的內容范圍。
這次泛北合作論壇的專題峰會,如泛北城市發展、泛北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中國—馬來西亞產業合作等,實際上也是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的范圍。論壇上不少與會人員建議泛北各方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密合作,加大投入,盡快打通陸路運輸通道,構筑海上互聯互通網絡,提高空中航線密度,加快解決檢驗檢疫、海關、技術標準等通關便利化的“軟件”制約,為促進本地區商品、資本、信息的自由流通和人員往來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中國和東盟的互聯互通是全方位、深層次、戰略性的。不僅僅是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的互聯互通,還包括相互開放市場中制度政策上的互聯互通,促進產業升級的行業對接上的互聯互通,增進民眾友情的人文交流合作上的互聯互通等。因此,從泛北合作來說,還要做多方努力,如在積極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可行性研究報告》落實的基礎上,編制合作規劃,設計提出合作項目和合作路線圖,推動產業園合作,打造泛北合作示范效應,加快建立健全合作機制,盡早成立泛北合作官方機構和常設機構等,以推動泛北合作的規范化、機制化、常態化。
同時,加快推進泛北地區旅游、文化、港口、物流、產業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對于企業來說,有必要加強了解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的內容,有效抓住東盟互聯互通規劃實施的新商機。(王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