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經濟
????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多年來經濟發展緩慢。1987年12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緬軍人執政后,廢除“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實行以建立市場經濟為目標的經濟體制改革,鼓勵發展私人企業,積極引進外資。1992—1995年,GDP年均增長7.5%。1996—2001年,GDP年均增長8.5%左右。2001/2002—2005/2006年,GDP年均增長12.8%,經濟總量增加1.83倍。2010年GDP總額為383億美元,人均GDP約648美元。外債累計67億美元,外匯儲備約40.41億美元(2008/2009財年)。
????貨幣名稱:緬幣(Kyat)。
????官方匯率:1美元=5.5080緬元。
????市場匯率:1美元≈830 緬元(2011年1月)。??(數據來源:緬甸政府統計)
????【資 源】礦產資源主要有錫、鎢、鋅、鋁、銻、錳、金、銀等,寶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石油和天然氣在內陸及沿海均有較大蘊藏量。森林資源豐富,全國擁有林地3412萬公頃。據1975年統計測量,緬甸有61%森林覆蓋面積,2010年緬甸森林覆蓋率僅為41%。水利資源豐富,伊洛瓦底江、欽敦江、薩爾溫江三大水系縱貫南北,但由于缺少水利設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工 業】工業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0%。全國有18個工業區,工廠9849家,從業人數約174萬。主要工業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小型機械制造、紡織、印染、碾米、木材加工、制糖、造紙、化肥和制藥等。2005年度,原油產量639萬桶、汽油8432萬加侖、柴油11395萬加侖。共有陸上輸油管道70英里,天然氣管道1401英里。2006/2007財年,共生產天然氣130.39億立方米,2007/2008財年上半年(2007年4月—9月)共生產天然氣67.4億立方米。目前已開發陸上油田18個,海上、陸地天然氣田3個。
????【農林牧漁業】農業為國民經濟基礎。2010年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2%,農業勞動力1890萬,約占全國總就業人口的70%。可耕地面積為8470萬英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類、甘蔗、油棕、煙草和黃麻等。畜牧漁業以私人經營為主。緬甸政府允許外國公司在劃定的海域內捕魚,向外國漁船征收費用。
????【旅游業】風景優美,名勝古跡多。主要景點有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文化古都曼德勒、萬塔之城蒲甘以及額不里海灘等。政府大力發展旅游業,積極吸引外資,建設旅游設施。據緬甸旅游統計數據表明,2007年來緬外國游客約為31.4224萬人,旅游收入為1.91652億美元。2008年外國來緬游客為26.1472萬人,同比下降16.7%。2009年來緬外國游客人數為22.74萬人次,2010年估計超過30萬人。(資料來源:緬甸旅游部統計)
????【對外貿易】緬政府放寬對外貿限制,允許私人經營外貿業務,并開放了同鄰國的邊境貿易。2009/2010財年緬主要貿易伙伴:泰國、中國、新加坡和印度。緬甸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氣、大米、玉米、各種豆類、水產品、橡膠、皮革、礦產品、木材、珍珠、寶石等,主要進口商品:燃油、工業原料、化工產品、機械設備、零配件、五金產品和消費品等。
????【外國投資】根據緬甸國家計劃與經濟發展部統計,截至2010年7月31日,按照緬甸外國投資法共批準了31個國家12個領域的440個投資項目,總額達318.95億美元。在緬投資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為:中國(123.19976億美元,中國大陸64.15058億、香港59.04918億)、泰國(95.68093億)、英國(26.59954億美元)、韓國(26.58806億美元)、新加坡(15.92億美元)。主要投資領域為:石油天然氣、電力、礦產業、制造業、和飯店旅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