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攜手東盟打造區域性文化產業
??? 新華網南寧12月30日電(記者 張鶯)金融危機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契機,“走出去”成為各地文化產業的新棋局。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廣西與東盟在文化產業領域的合作日益升溫,聯合打造區域性文化產業集群成為共識。
由于地緣相近、人文相通,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產業合作現已“顯山露水”。
廣西文化部門與越南達成協議,把中國的資本、創意、運營模式等和越南的民族風情相融合,在具有“海上桂林”之稱的越南下龍灣共同打造下龍灣大型海上實景演出項目。目前,這一項目已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印象·劉三姐》模式還被移植到了柬埔寨,中柬聯合打造的吳哥實景演出項目正在籌建中。
2009年10月,廣西電視臺與老撾國家電視臺和越南數字技術電視臺分別簽署了電視節目交流協議和合作意向書。根據協議,老撾國家電視臺第三頻道將從2010年1月1日起開設《今日廣西》欄目,內容由廣西衛視提供;越南數字技術電視臺將接收并在越南全境播出廣西衛視節目,實現部分電視節目在越南的全境落地。
11月,由130多人組成的中國出版代表團從南寧乘坐“文化交流號”專列,赴越南、柬埔寨舉辦第二屆中國圖書展銷暨版權貿易洽談會,展出了中國近年來出版的優秀圖書近萬冊。
鑒于廣西對東盟的區位、資源等優勢,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廳長余益中說,今后廣西將重點發展演藝業、文化旅游業、文物博物業、民族民間文化創意、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重點領域,鼓勵廣西與東盟的文化貿易開放,拓寬文化貿易渠道。
然而,目前中國和東盟文化產業交流平臺尚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廣西中國—東盟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何穎建議,中國和東盟應聯手構建“中國—東盟文化中心”,以博覽會(交易會)和產業園區為平臺,打造中國—東盟文化展示平臺和文化產業投資貿易的“自由港”。
責任編輯:徐蕊